散酒是白酒的發展過程中存在的最原始、傳統的銷售方式,目前在四五線城市和農村,散酒依然占有一席之地,大品牌酒廠對利潤空間低的散酒通常不屑一顧,小酒廠的花式營銷把散酒搞得不堪入目。散酒在市場上經歷了很長時間的低迷期。在酒廠不斷提價,社會倡導環保節能的當下,中低端白酒倍受消費者青睞的情況下,散酒的市場空間也在不斷擴大,消費者對散酒的關注度變得更高了。
多關于散酒的食用問題,新聞上面經常看到散酒的負面報道:四川村民食用自釀散裝白酒中毒造成兩人死亡;長春一中年男子飲用散裝酒后,被120急救車送到吉大一院后,被診斷為甲醇中毒;天津四名市民喝散裝白酒,甲醇中毒險喪命……由于甲醇超標、細菌超標、工業酒精中毒等食品安全問題頻頻爆出,散酒一次又一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那么在市面上銷售的這些散酒安全嗎?農村里面釀造散酒的小作坊真的能夠對購買散酒的這些消費者的食品安全問題負責任嗎?甲醇為什么會出現在白酒當中?
首先,任何酒在釀造過程中多多少少都會產生甲醇,并不是把甲醇作為添加劑來加入白酒里面的。白酒里面含有的甲醇主來源自果膠,在釀造過程中,果膠分解時會產生甲醇。由于釀酒使用的糧食原料以及原始的釀造流程的不同,在釀造過程中所產生的甲醇數量不等而已。
現代化的酒廠在釀造的過程中,都有脫醇環節和專業設備脫過濾絕大部分的甲醇,自釀酒以及小作坊是否有這樣的工藝和設備來保障食品安全,就很不確定了。
甲醇對于人體的危害如果無法有效控制白酒內的甲醇含量,甲醇對人體傷害是很大的,10g可致失明,30g就會致死。
在國家規定的執行標準中,食使用谷物為原料釀造的蒸餾酒中不得超過0.04g/100ml,使用薯干及代用品為原料釀造的蒸餾酒中不得超過0.12g/100ml。甲醇和乙醇的性質、氣味非常類似,從理化屬性來定義:甲醇是一種透明的、無色的、易燃的、易揮發的有毒液體,略帶酒精的氣味。所以,即使白酒中的甲醇含量嚴重超標,消費者也是很難通過感官來進行分辨的。那么白酒中含有的甲醇如何祛除呢?大的酒廠,規模大、品牌價值高,因此對于在釀造過程中產生的類似于甲醇的對身體有害的物質,一般都采用整齊悶料的方法來去除果膠質,熟悉釀造工藝的酒友肯定知道,不同香型、類型的白酒,生產的釀造工藝和周期都是有差別的。
即使是同樣的原料、同樣的釀造工藝,不同的取酒時間,也有很大差異,名酒和大型酒廠一般都采用"掐頭去尾"的方法來保證酒的質量。頭酒里甲醇含量是比較高的,這樣是去除甲醇比較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對利潤空間不大的散酒來說,本身釀造的工藝、釀造的機器設備并不是很完備,可能就更不會去考慮“去頭酒”這種增加成本的做法,所以這種酒對于消費者來說還是存在一定的甲醇超標的風險的。
存在即為合理自釀的散裝酒與品牌酒企相比,無論是釀造工藝、設備、品質,還是安全認知方面,在白酒消費市場上肯定是相對弱勢的,伴隨社會、經濟水平以及認知度的不斷提高,在本地人的心理對于當地的散裝酒會有一種天然的情節,這對于自釀酒來說也是一種難得的發展機遇,但是還需要的是不斷提高釀造工藝、安全認知以及產品質量,做安全高質的產品,對消費者負責。
在三四線城市以及廣闊的農村消費市場,散裝酒是存在著天然的獨特優勢,能夠伴隨著白酒市場的成熟一直存活下來,說明散酒的存在是合理的,這更多的也是消費者的選擇和認可。您平時喝散酒還是瓶裝酒比較多呢?
特別聲明:轉自網易